中國農業科學院肉羊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暨草原宏寶與農戶種養殖聯合體技術培訓會順利召開
為了進一步提高巴彥淖爾市農牧戶肉羊養殖技術,促進草原宏寶種養殖聯合體的順利實施,在巴彥淖爾市科技局的組織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肉羊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項目團隊,于2018年1月7日至1月8日,對我公司實施種養殖聯合體的臨河狼山鎮、臨河狼山農場,磴口哈騰套海農場、磴口包爾蓋農場的農牧戶進行全產業鏈肉羊綠色提質增效技術的培訓,將中國農業科學院肉羊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植根于巴彥淖爾,以“種好草、養好羊、出好肉”為宗旨,帶動我市肉羊產業健康發展。
參加培訓會的專家有: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牧藥所楊博輝研究員、羅超應研究員、馮瑞林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員、崔凱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孫啟忠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研所竇永喜副研究員。
出席培訓會的領導有:巴彥淖爾市科技局副局長喬文、科長逯軍、巴彥淖爾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文義、臨河區農牧業局局長任惠禮、家畜改良站站長孫亞紅、臨河區科技局局長丁保蘭及磴口縣農牧業部門領導和各農場領導。
優質飼草特別是苜蓿和燕麥草是肉羊尤其是基礎母羊日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發達國家肉羊生產性能好,生產效益好和基礎母羊繁殖率高,其主要經驗就在于優質粗飼料如優質豆科與禾本科干草的常年使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孫啟忠研究員結合巴彥淖爾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情況,對苜蓿播種技術、鹽堿地種草、燕麥種植模式、春閑田、秋閑田利用等飼草栽培技術進行了培訓。
世界肉羊雜交生產各科學技術所起作用比例中,來自于種源的貢獻率占40%, 營養飼料20%,疫病防治15%,繁殖與行為10%,環境與設備10%,其他5%,種源是肉羊雜交生產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我市目前在肉羊養殖過程中使用的種羊都是老百姓自留選育的,缺少優質種羊、導致養殖成本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草原宏寶引進英國優質種羊白頭薩福克,提供給農牧戶進行雜交生產,增加農牧戶收益。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牧藥所楊博輝研究員特結合此情況,針對肉羊雜交生產核心技術對農牧戶進行了培訓,并對國外肉羊雜交生產模式和國內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大部分農牧戶在飼喂過程中,飼草料搭配全憑經驗,沒有科學依據,存在很多誤區,養殖效率低下,養殖成本高。中國農業科學院科院飼料研究所刁其玉研究員針對這些問題,對肉羊的營養需要及日糧組成、精粗飼料的合理搭配、適宜日糧精粗比、青貯飼料在肉羊飼養中的應用等飼料配制技術進行了培訓。
傳統認識上,抗生素被看作是“三大法寶”之一,對其認識就好像只是抑殺病原菌,有病治病無病預防,其臨床使用的黃金標準是藥敏試驗結果。而現在證明,抗生素的作用不僅要受機體免疫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而且還有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抑制或破壞機體免疫功能等毒副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牧藥所羅超應研究員對抗生素的合理應用、疫病發生特點與初識進行了科普,并向農牧戶提供了常見羊病的中獸藥方劑。
羊是群牧性家畜,對疾病耐受力較強,在患病初期癥狀往往表現不明顯,很難發現癥狀,其中小反芻獸疫、口蹄疫、布魯氏桿菌病傳染性強、危害大。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研所竇永喜副研究員針對羊病診斷要點、羊疫病綜合防控措施、羊發生傳染病的處理措施等疫病防控技術進行了培訓。
此次培訓為時兩天,會共分四場進行,近400名農牧民參加培訓。各位專家對飼草種植、羊雜交生產的核心技術、飼草料配制、疫病防控技術、常見羊病的的診斷以及合理用藥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對農牧戶養殖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并留下聯系方式,方便農牧戶在今后的種植、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隨時咨詢。
感謝各位專家百忙之中,不遠千里,頂著風雪,冒著嚴寒,來巴彥淖爾培訓農牧戶,提高我市肉羊養殖技術,帶動企業增效,農牧戶增收,為打造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貢獻力量。